什么是损失切线
损耗切线,又称耗散因子(Df),是印刷电路板行业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测量信号沿传输线传输时的信号损耗量。它是一个无量纲值,表示 PCB 所用介电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程度。损耗正切表示为 tan(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结构和成分,特别是玻璃-树脂成分。
较低的损耗正切表示信号损耗减少,使更多的原始传输信号到达预定目的地。在涉及收发器和在长背板通道上传输高频信号的设计中,这一特性尤为重要。损耗切线通常以每英寸分贝(dB/in)为单位进行测量,并可使用衰减方程进行计算。
在为印刷电路板选择合适的材料时,理想的做法是选择损耗切线较低的材料,以尽量减少信号损耗。但必须考虑材料性能与成本之间的权衡,因为损耗正切较低的材料通常价格较高。因此,建议通过比较不同材料选项在目标数据传输速率和所需传输距离下的信号衰减来评估性价比。
常见问题
什么是理想介质的损耗正切?
理想电介质的损耗正切(tan δ)是对各种物理现象(包括电导、电介质弛豫、电介质共振和非线性过程)引起的电能损耗的定量测量[4]。
什么是电磁理论中的损耗正切值?
损耗正切(表示为 tanδ)是电磁理论中的一个术语,用于量化损耗对材料内部电磁场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无损耗材料的损耗正切为零(σ≡0),随着损耗的增加,损耗正切也会增加。这为测量材料内部损耗对电磁场的影响提供了另一种方法。
如何计算损失正切值
损耗正切,又称耗散因数,可通过确定有功耗散电流与无功充电电流之间的数值比来计算。此外,它还可以表示为实际电功率和无功电功率之间的比率。
如何测量损耗正切
损耗正切,又称 tan δ,是通过计算介电常数虚部与实部的比值确定的。它通常被称为 tan delta、正切损耗或耗散因子。
介质损耗与损耗正切之间有何区别
介质损耗是通过一个称为损耗正切或 tan delta(tan δ)的参数来确定的。简单地说,tan delta 表示交变磁场矢量与材料损耗分量之间形成的角度的正切。因此,tan δ 值越高,表示介电损耗越大。
 
					 Chinese
Chinese				 English
English					           German
German					           Arabic
Arabic					           French
French					           Spanish
Spanish					           Portuguese (Portugal)
Portuguese (Portugal)					           Korean
Korean					           Indonesian
Indonesian					           Russian
Russian					           Italian
Italian					           Dutch
Dutch					           Polish
Polish					           Hindi
Hindi					           Thai
Thai					           Portuguese (Brazil)
Portuguese (Braz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