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堅固的印刷電路板組裝中,選擇填充和角接合是最具影響力的決定之一。這是一個經典的工程取捨問題。沒有完美的答案,只有針對您的特定應用的「較佳之惡」。一方面,是毛細填充,一種剛性環氧樹脂,像堡壘一樣將元件鎖定在板上,但將任何未來的服務轉變為破壞性手術。另一方面,是彈性角接合,一種纏結的黏合劑,吸收震動同時保持重新工作的空間。
在Bester PCBA,我們多年來與客戶共同面對這個決策。辯論不僅是關於材料;它是一個戰略性決定,影響你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製造複雜度到現場服務性。雖然絕對剛性具有強大吸引力,但我們的經驗顯示,這通常伴隨著太高的代價。
這是我們選擇合適增強措施的框架 — 幫助你避開常見陷阱並找到平衡可靠性與實用性的解決方案的指南。
未見的敵人:震動如何裂解焊點

要選擇防禦,你首先必須了解攻擊。對於球柵陣(BGA)來說,震動是一種持續且循環的力量。問題不是震動本身,而是它在剛性BGA封裝和較為柔軟的電路板之間產生的差異性彎曲。想像一塊堅硬的陶瓷磚被黏貼在正在持續變形的橡膠墊上。應力並不傳遞到磚或墊子,而是完全集中在連接它們的薄而脆的膠層中。
在PCBA中,焊球就像那層膠水。隨著電路板彎曲,最外層的焊點承受巨大的拉伸和剪切應力,一次又一次的循環。這會導致微裂縫隨時間擴展,最終導致斷路和嚴重失效。這就是焊點疲勞。它是防止填充和角接合的主要失效模式,儘管它們的理論完全不同。
堅固的堡壘:了解毛細填充
毛細填充是在BGA焊接完成後沿著邊緣應用一種低黏度環氧樹脂。通過毛細作用,液體被拉入元件下面,填充封裝與PCB之間的空隙,固化後形成一個堅硬、連續的結構性粘結,將元件本體直接連結到板面。
運作原理:打造堅實、完整的結構

下填的核心原則是完全消除差動彎曲。透過建立一個實心連接,它機械性地將BGA與電路板耦合,使它們作為一個單一的整體移動,將應力從脆弱的焊球傳遞出去,並在元件較大表面積以及底層電路板層之間分散。為了純粹的抗振動性,這種方法打造出極為耐用的組件,有效地使BGA成為電路板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隱藏的成本:無法返工與應力轉移
然而,這種剛性是一把雙刃劍。第一個付出的是可修復性。填充的元件是永久性的。返工並非一個細心的卸焊過程,而是撬開和碎裂的破壞行為,幾乎保證會損壞PCB焊墊。如果那個BGA失效,整個電路板通常就作廢了。
更微妙的成本是傳遞來自熱循環的應力。底膠環氧樹脂、BGA封裝和FR-4板具有不同的熱膨脹係數(CTE)。當組裝加熱和冷卻時,它們以不同的速率膨脹和收縮。由於硬質底膠將它們鎖在一起,系統內部積累了巨大的應力。這些應力不是被吸收,而是直接傳遞到BGA封裝和PCB上,可能引起其他故障,例如焊盤剝落或芯片裂紋。底膠通過產生熱應力問題來解決振動問題。
靈活的守護者:了解彈性角接合
角焊,又稱為邊焊,采取相反的方法。它不使用硬質、全覆蓋的環氧,而是在BGA封裝的四個角落塗抹具有彈性、橡膠狀的粘合劑。它不會在元件下方流動。
運作方式:在邊緣吸收能量

角焊並非形成單一的剛性結構,而是作為一組震動吸收器。具有彈性的材料能抑制振動能量,並控制板相對於元件的彎曲,但不能完全消除。它允許少量的順應性運動,這是其有效性的關鍵。通過固定角落,它顯著降低了最易疲勞的外排焊球的應力——而不是像底膠那樣形成高應力的整體塊。
務實優勢:可維修性與應力緩解
角焊最大優點在於務實性。重新組裝簡單且不破壞。角焊可以被小心切割,讓BGA可以脫焊、更換並使用標準工藝重新焊接。這保存了電路板的價值,並使現場維修成為可能。
粘合劑的橡膠特性在熱循環時也具有高度順應性。由於具有彈性,它吸收了BGA與PCB之間的差異膨脹與收縮,產生的應力非常少。它能防範振動,同時不引入硬質底膠所帶來的熱機械風險。它解決了主要問題,卻沒有造成次要問題。
決定因素:我們的選擇框架
雖然底膠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抗振能力,但我們認為其缺點使其成為一個極端措施,而非預設解決方案。
何時向Underfill投降:剛性狹義的案例
在 Bester PCBA,我們會在特定情況下保留填充不足:極大且重型的 BGA(通常超過 35mm),在嚴重且高頻震動的環境中,例如航空航天、軍事或重工業設備。在這些應用中,焊料疲勞的風險如此之高,以至於超過了所有其他考慮因素。
關鍵在於,這些往往是未計劃重新工作或單次現場失敗成本極高的應用情境。在這種情況下,犧牲一塊電路板被視為可以接受的損失。如果你正在設計一款失不可容的產品並且不關心可維修性,底膠是你的必要之惡。
為什麼 Corner-Bond 是我們的預設推薦
對於絕大多數商用、醫療和汽車電子產品,我們強烈推崇角端封裝。它在振動和衝擊可靠性方面相比未強化的元件有著巨大的提升——足以應對除最苛刻環境之外的所有情況。它在不影響產品未來性的前提下實現了這種堅固性。
它保留了可維修性,降低了製造複雜度,並避免了底膠帶來的熱應力風險。它保護焊點而不會與你的維修部門作戰。這是務實的選擇。
關鍵問題,引導你的決策
當客戶提出這個問題時,我們引導他們進行思考,而不是依賴流程圖。我們從產品的現場生命週期開始。是否有服務與修復策略,還是它是一個一次性使用的單元?如果需要修復,角焊是最直接的選擇。
接著,我們分析操作環境。電路板將經歷的完整熱循環範圍是什麼?在經歷較大溫差的產品中,橡膠材質的角焊具有明顯的可靠性優勢。最後,我們在失敗成本與製造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底膠的額外工藝控制、循環時間和材料成本可能很高,必須由角焊無法緩解的風險決定是否值得。
超越選擇:工藝與材料考量
你的決策將直接影響組裝線。選擇材料不僅是一個設計決策,更是你承諾的製造過程。
底膠的需求:點膠、固化與空洞
執行毛細管填充是一項工藝密集的任務。它需要精確的自動點膠,以確保施加正確體積的材料。固化曲線,也就是特定的時間和溫度升降,是實現材料性能的關鍵。最大風險在於空洞,困住的空氣袋成為應力集中點和潛在的失效點,完全破壞了填充的目的。
角焊的簡單性:應用與檢查

角焊是一個更為寬容的工藝。它可以通過自動點膠或甚至手工操作來應用,特別是在原型階段。由於是外部連接,檢查只需目視即可。固化方案通常更具彈性,而且由工藝引起的缺陷風險顯著降低。同樣的彈性局部加固理念也同樣適用於像QFN或陶瓷電容器這樣的大型硬質元件,它們也容易受到振動引起的故障。
選擇較為彈性、可維修且較少複雜性的角焊,通常能為您的產品提供所需的可靠性,而不會犧牲產品的未來。
